大明:穿成流民,朱元璋连夜认亲

第1章

第1章

东宫,毓庆宫偏殿。

殿内暖香袅袅,是上等的龙涎香,一丝一缕都透着金尊玉贵。

朱允炆一脚踹翻了面前的紫檀木矮几。

“砰”的一声闷响,矮几上那套刚从景德镇运来的甜白瓷茶具摔得粉碎。

瓷片四溅,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。

“一个贱商!一个泥腿子出身的贱商!”

他的胸膛剧烈起伏,俊秀的面孔因为怒火而扭曲,再无半分平日里温文尔雅的皇太孙模样。

“他怎么敢!他怎么敢当着那么多贱民的面,让本宫难堪!”

黄子澄垂手立在一旁,身形不动如山,对满地的狼藉视若无睹。

他等到朱允炆的喘息声稍稍平复,才缓缓开口。

“殿下,为一介商贾气坏了身子,不值当。”

“不值当?”朱允炆猛地回头,通红的眼眶里满是戾气,“黄先生,孤的颜面,大明的国本颜面,就这么不值当?”

他这是在迁怒。

黄子澄心里清楚,却依旧躬身。

“殿下息怒。此事,是臣之过。臣未曾想,此人竟如此刁滑。”

“刁滑?我看他是胆大包天!”

朱允炆又是一脚,将一块稍大的瓷片踢飞,撞在殿内的铜柱上,发出一声清脆的“当”。

“孤要他死!孤要他全家都死!”

黄子澄的眉心几不可查地跳动了一下。

让一个商人死,不难。

但因为这点口角就S人全家,传到陛下耳朵里,皇太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“仁厚”名声就全毁了。

陛下最重农本,本就对商贾无甚好感,可也最恨滥用权柄,草菅人命。

“殿下,S了他,太便宜他了。”

黄子澄的声音压得很低,带着一种阴冷的质感。

“让他死,不过是一刀的事情。金陵城每日病死饿死的人不知凡几,多他一个,少他一个,无人会记得。”

朱允炆的动作停了下来,他转向黄子澄。

“那先生的意思是?”

“要让他生不如死。”

黄子澄的嘴角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。

“他不是商人吗?商人最重什么?利。他不是在灾民中博取了好名声吗?那我们就让他身败名裂,让他从人人称颂的朱大善人,变成人人唾骂的奸商。”

“殿下乃储君,未来的天下之主。与一介蝼蚁置气,有失身份。但我们可以用规矩,用大明的法度,让他明白什么是天高地厚。”

朱允炆烦躁地摆了摆手。

“先生直说,怎么办。”

“臣已经打探清楚,此人名为朱夜,三年前落籍金陵,商籍。在城南有一家名为‘四海通’的商铺,主营米面粮油与布匹生意。他这次施粥的米,就是从他自己的粮铺里出的。”

黄子澄顿了顿,声音愈发阴沉。

“商人的米,怎么可能干干净净?”

“殿下只需一道手谕,让应天府派人去查。一查税务,二查存粮,三查他有没有囤积居奇,哄抬物价。这三条里,只要沾上任何一条,就足够他倾家荡产。”

“一个商人,屁股底下能有多干净?就算他真的干净,查案的官吏,也能让他变得不干净。”

朱允炆脸上的怒气渐渐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意的残忍。

“好,好一个‘按规矩办事’。”

他走到书案前,拿起笔,蘸饱了墨。

“孤这就写手谕。黄先生,这件事,你亲自去办。孤不想再看到那个朱夜,在金陵城里活得那么舒坦。”

“臣,遵命。”

黄子-澄深深一揖,宽大的袖袍遮住了他脸上得计的表情。

......

四海通商铺。

朱夜正在后院的账房里,核对着最新的账目。

施粥的消耗很大,但他提前从外地调集了三批粮食,足够支撑到官府的赈济粮运抵。

算盘珠子在他手中拨动,发出清脆的响声,一笔笔流水清晰地记录在账本上。

他不喜欢用毛笔,而是用炭笔。

这种自己琢磨出来的小玩意,写字方便,错了还能擦掉。

就在这时,账房的门被猛地推开。

管事老何一脸煞白地冲了进来,嘴唇都在哆嗦。

“东家,不......不好了!”

朱夜停下手中的动作,抬起头。

老何跟了他三年,向来沉稳,从未如此失态过。

“慢慢说,天塌不下来。”

“官府!是应天府的官差!把咱们的店给......给封了!”

老何的声音带着哭腔。

“说我们囤积居奇,以次充好,还......还说我们偷税漏税!不由分说,就把所有客人都赶了出去,直接贴了封条啊!”

朱夜的动作凝固了一瞬。

该来的,还是来了。

他放下炭笔,站起身,拍了拍老何的肩膀。

“慌什么。跟我出去看看。”

他的声音很平静,这种平静让惊慌失措的老何也莫名地安定了一些。

两人快步走到前堂。

原本人声鼎沸的商铺里空无一人,货架上的米袋和布匹都还在,只是门板上,两张交叉的白色封条格外刺眼。

封条上“应天府印”的红色官印,像两道狰狞的伤口。

门口围着一些看热闹的百姓,对着这边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。

“怎么回事?朱掌柜的店怎么被封了?”

“听说是偷税,还卖坏米!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。”

“不会吧,我前两天才在他家买的米,好好的啊。而且他还在城外施粥呢。”

“谁知道呢,施粥是善举,做生意是做生意。兴许是拿好米施粥博名声,拿坏米卖给咱们呢?”

流言蜚语如同无形的刀子,钻进耳朵里。

老何气得浑身发抖,指着外面就要骂。

“他们胡说八道!”

“让他们说。”

朱夜拉住了他。

他的表情没有变化,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两张封条。

朱允炆。

黄子澄。

除了他们,不会有别人。

而且这手笔,快,准,狠,直击要害。

查税,查囤积,查以次充好。

这三顶帽子扣下来,任何一个商人都得脱层皮。

这是阳谋。

就算你朱夜的生意做得再干净,他们也能用“程序”把你拖死。店铺封一天,损失的就是一天的银子。封得久了,信誉就全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