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眼鉴心

第1章

1

我宣布离职的时候,鉴宝堂掌声雷动,纷纷让我赶紧离职。

全网拍手称快,让我赶紧滚出鉴宝界。

只有我的助手死死拽住我的手臂,求着我不要离职。

我却冷冷甩开他的手臂,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
只因上一世,我是名盛一时的鉴宝师,从业至今已经鉴定了不下五千件国家级宝物。

凭借过人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,没有一件赝品能逃过我的眼睛。

但我那个刚入行的助手,却能仅凭一双火眼金睛,就能准确地说出文物真假。

很快他便成了赫赫有名的金牌鉴宝师,而我却成为了固执己见,嫉贤妒能的老顽固。

在一次鉴定中,我发现了文物那拙劣的的仿造痕迹,但助手却说它是真的。

我极力争辩,却被别有用心之人推下楼梯,当场身亡。

再醒来时,我又回到了助手开眼的那一天。

1

我猛地睁开眼,眼前是鉴宝院熟悉的红木长桌,上面铺着厚重的深蓝色丝绒。

一位穿着唐装的收藏家正满头大汗,焦急地指着桌上的一个青花缠枝莲纹梅瓶。

“林老师,您再给瞧瞧,这玩意儿不会是假的吧?”

他的声音,这场景,和我上一世的记忆分毫不差。

就是今天。

就是这个梅瓶。

就是吴钦峰这个刚入行半年的助手,宣布自己在梦里被太上老君丢进炼丹炉,醒来就炼成了“火眼金睛”的这一天。

上一世的记忆告诉我,这梅瓶是真的,明永乐年间的官窑精品。

但我还是戴上白手套,拿起桌旁的放大镜,一丝不苟地审视。

釉面下的气泡疏朗而自然,青花的“锡斑”深入胎骨,火石红的痕迹恰到好处。

确认无误后,我放下放大镜,提起笔,在鉴定报告上写下“真品”二字。

当我正准备将报告递出去时,一只手却从我身侧越过。

是吴钦峰。

“王老板,恭喜您,这件永乐青花梅瓶,是真品。”

起初那位收藏家还对吴钦峰的话将信将疑,直到拿到了鉴定报告后立刻惊呼出声。

“大师,您是怎么看出来的?连林大师都要仔细才能看出端倪,您怎么一眼便能辨真伪?”

吴钦峰微微一笑,嘴角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神秘。

“我这双眼睛,天生的,能直接看穿东西的真假,算是老天爷赏饭吃。”

“火眼金睛啊!”

我面无表情地收回报告,声音里听不出一丝波澜。

“下一位。”

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上前,小心翼翼地放下一个锦盒。

锦盒打开,里面是一件宋代官窑的笔洗。

我仔细端详,釉色温润如玉,紫口铁足的特征也十分明显。

但就在我用指腹轻轻摩挲笔洗内壁时,一处极其细微的滞涩感让我停下了动作。

放大镜下,那里的开片纹路下,藏着一粒现代抛光剂才会留下的金刚砂。

毫无疑问,这就是仿品。

我刚写完鉴定报告,吴钦峰清朗的声音又一次抢在了我前面。

“张先生,您这件东西,是仿的。”

他甚至没上手,只是站在一旁,双手插兜,说得云淡风轻。

“东西做得不错,但可惜,是电窑烧的,胎骨的致密度不对,釉面的‘酥光’也是用强酸腐蚀出来的,形似而神不似。”

金丝眼镜男非但没有失望,反而佩服地推了推眼镜。

“吴老师果然神了!”

“我就是刚听说您有火眼金睛,特意拿这件高仿来试试您的。”

此言一出,全场哗然。

钦佩的眼神像聚光灯一样,齐刷刷地打在了吴钦峰身上。

我不信。

我不信什么火眼金睛。

我怀疑他用某种我不知道的方法,提前看到了我的鉴定报告。

这一次,轮到一件唐三彩仕女俑。

我鉴定完毕,心中有了定论。

但我没有动笔,而是将仕女俑转向吴钦峰,做了一个“请”的手势。

“吴老师,你先看看。”

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。

吴钦峰连位置都没挪动,只是微微眯了眯眼,嘴角一勾。

“真的,开元盛世的东西。”

他顿了顿,补充了一句。

“而且,这尊仕女俑的左边眉梢,有一处烧制时留下的缩釉点,像一颗小小的美人痣,对吧,林老师?”

我心里咯噔一下。

那个缩釉点,比针尖还小,藏在眉毛的彩绘之下,我也是用二十倍放大镜才勉强看清。

人群中立刻有人拿起高倍放大镜凑过去。

“真的有!”

“天呐!这也能看见?”

“神眼!真是神眼啊!”

掌声雷动,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。

大家看着吴钦峰,眼神里充满了对“超能力”的震惊与崇拜。

我站在原地,感觉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笑话。

我连报告都没写,他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些细节的?

一个更可怕的念头在我脑中浮现。

除非......他和这些收藏家提前串通好了。

我亲自走到待鉴定的藏品堆里,目光扫过一件件器物。

最终,我拿起了一块龙纹玉佩,用放大镜对准了螭龙的眼睛。

那里面,有一道细如发丝的游丝毛雕,是汉代玉雕大师霍奴的独门绝技“鬼画符”。

刀法神出鬼没,后世无人能仿,即便是最精密的现代机器,也无法百分百还原。

我捏着玉佩,刚准备让吴钦峰近前来看。

他却站在人群之外,离我至少有五米远,忽然高声说道。

“林老师,不用那么费劲了。”

他指着我手中的玉佩,笑容灿烂。

“那块玉佩是真的,想必你也看见霍大师高超的技艺了吧!”

他话音刚落,人群再次沸腾。

“我的天,隔这么远都能看清?”

“林老师还在用放大镜,吴老师一眼就看完了,这效率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