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党高层恩怨内幕
第2章
一、黄埔“联姻”胡宗南军事集团形成
1928年,为了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,蒋介石将所部几个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编和调整,成立了国民党“第一师”。这时,在该师第二旅有一个还不太受人瞩目的人物,他,就是该旅旅长——胡宗南。
随着军阀战争的愈演愈烈,1929年,国民党第一师奉命向河南进发,寻找战机,准备消灭当时驻守河南的皖系军阀孙传芳部。该师于转战途中,在河南信阳一带又进行了一次扩编,使部队增加了三个团,经调整,胡宗南被调任了第一旅旅长。从此,胡宗南便依靠着这个“旅”,一走红运,直线上升。
1930年夏,第一师被蒋介石调往山西,蒋、阎、冯内战爆发。陇海路的野鸡岗一仗,第一师师长徐庭瑶身负重伤。在战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,第一旅旅长胡宗南受命指挥作战,充任了代理师长的职位。战争结束后,蒋视胡宗南冷静沉着、指挥果断,很是赏识,便决定将第一师的第一把交椅正式交给胡宗南。
胡在接任第一师师长之后,非常明白蒋介石一手提拔自己的用意,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他便不顾军官们的强烈反对,在第一师中进行了一次较彻底的人事调整。经过这次调整,使第一师团级以上的干部,由原来的保定系和其他系的军官统统变成了清一色的黄埔系军官。实现了他黄埔“联姻”的夙愿。
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,蒋命胡宗南部驻扎甘肃天水一带,以防红军北上。胡便加紧训练部队山地作战,研究川陕的人事、地理以至藏族、羌族的风俗习惯。作为一名军事将领,胡宗南确实有他独到之处,能够全面地把握住一盘棋的布局,看出三步、四步以外的局势。
1934年秋,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。为了彻底“剿灭”***,摸清红军北上意图,蒋在广东召开了一个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。在会上胡宗南作了重点发言,他说:“***之所以放弃在江西多年的根据地而到处流窜,就是因为***没有苏联的援助,连根据地也保不住。因而,它只有转移到新疆或者外蒙附近,才能取得苏联的物质援助,进出甘、青、新一带,打通国际交通线,伺机反扑。”在座各级将领无不为之惊服,蒋亦认为胡之分析有理。他为自己能有这样有见解、有头脑,且忠实于自己的下属而感到自慰,遂宣布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,胡宗南升任第一军军长。经过这次扩编,胡部高级官员和中下级官员升调较多,因而士气为之一振。
1937年7月7日,全国全面抗战开始,胡宗南部亦奉蒋之命开赴前线,进入第一战区抵御日军,为了战区各部统一管理,胡被任命为第十七军团司令,统管上海战事。同时,蒋为了最后解决后顾之忧,彻底消灭***,在不久召开的西安会议上,不顾李宗仁、白崇禧的反对,任命胡宗南为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,让其军队大部坐镇西北,继续担任“剿共”之主力,守护国军的西北大门。同时,为了进一步笼络胡宗南,及对河南、山西两省和第八战区所属的陕西、甘肃和新疆三省指挥的方便,又让胡充任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。受此重任,胡愈加小心,为了加强对自己防区的控制,于抗战胜利后,便将他的副长官部改为“西安绥靖公署”。
经过十几年的扩充和整补,胡宗南已直接统辖有十九个军和两个独立师,兵力不下50万人,声势十分浩大。至此,胡宗南军事集团正式形成,胡宗南本人也成为蒋介石扼守西北的重要“藩臣”,权势达到了他自起家以来的峰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