淑妃文绣的一生

第1章

自序

我搜集文绣的资料,始于四年前。那时得到的材料是零碎的,没有系统。大体上没有越出王庆祥同志的《啦妃文绣》:后来我管了傅英同志的回忆(她是文绣的本族侄女),觉得对文绣的生平已有了一个概要的轮廓。再后来我到北京和许多地方采访,得到不少新的发现。德之,这时文在我的头脑中渐浙变戒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。地的原强勇敢的桂格使我敬闻,地的悲慘婆凉的命运使我同情,我开始蓝育着要写她坎坷一生的计划。

不久,末代皇帝和末代皇后之类的题材变得时髦走俏,这类货色的电视电影充斥荧屏和银幕,这使我有点腻味,也有点倒胃口。如果我也在这时候写这位皇妃,我怕人家会说我赶热门儿,凑热闹。可是当我套完这鱼电影和电视时,我才发现不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厌恶情绪上,而且更刺激着我要针对着这些对她的忽路和不公正,有义务把文绣的不孝遭遇统统写出来,好让人们看看到底是谁使这位贫穷善良渴望民主自由、希望获得爱清、家庭的满族姑娘遭到这样悲惨下场的。在对皇帝、皇后一片赞歌声中,也就是出于为一个弱者打抱不平的思想,才使我终于下了决心,甘愿冒者可能有人讥讽我赶时髦而写了这部皇妃的传记长篇小说。

我写她从生到死。我在书中描写了这些情景;呱呱坠地就受到重男轻女的父亲冷淡、她童年时就忍受着贫穷饥饿、少女时代对选妃的斗争和就范、九年官中的被欺压和虐待生活、冲破皇权藩篱的离婚、沦陷期间的困苦挣扎、光复后的再婚情况、解效后的坎坷、凄凉的晚年、最后的惨死。我是哭着停下这支笔来的。

搜集材料和酝酿结构虽然用了四年时间,但埋头伏案写作却只用了三个月。这是因为自始至终受着鸣不平韵鼓舞,我有一种要发泄的义愤;其次是因为我的生身母亲就是出自满族贵胄的镶黄旗,所以文绣的生洁习俗、所受的种种束缚痛苦,我这个跟她一样是满汉混血的女人,自幼就是熟悉的,因而写起来就觉得书中的人物、生活,毫不陌生。那些王公大臣跟我的外祖父以及他的亲朋好友,没什么区别。所以写来得心应手,这也就是“要写你熟悉的生活”的一个写作要素吧?

我在小说的结尾处这样写道:

“当有人姑息这位投靠日本帝国的伪满皇帝滩仪、百般同情那位骄横的皇后豌容时,让我们再来看看被他们共同蹂躏折磨的这位皇妃的不幸一生吧!

“我愿意和亲爱的读者,共同为她的不幸,洒上几滴眼泪,让那眼泪幻化做白色的莲花,献在她那再也无法寻觅的墓前……”。

如果说顾客是商店的“上帝”,那么我以为读者就是作家的“上帝”。我希望我的“上帝”,当你展卷阅读这本书时,你也能象我一样为她的不幸而洒泪,为她的悲惨而鸣不平,并接受我在书中通过巨细事实的描摹所抒发的情感和观点。这就是我为什么从酷夏就浑汗为我的“上帝”而写作的原因。

本书即将由百花文艺出威社出版。在她就要和读者见面之际,我说了这些心里话。

我向“上帝”祈祷!祝“上帝”平安幸福,无处不在。

一九八九年二月二日